24.1.06

風波裏的 Cantonyama (段落篇)

再唔出 post,個 blog 真係會荒廢。

在整整一個月的回港度假中,忙過不了,比返學更忙。親朋戚友之款待、環港美食循禮、四處走走看看,觀察一大番,好似當康港係「旅遊景點」咁去體會、去感受,去咀嚼。留學不到年半,共回港兩次,都係探親為主要目的。頭一次係去年復活節,感受同今次大至上一致,都係見多咗好多以前喺度住睇唔見嘅事、人、同物。吊詭嘅係,好似要離開自己「熟識」嘅地方,先至可以更加了解佢咁。呢樣都算係喺當初作留學決定之前,冇諗過嘅「意外收獲」。所以有時一心諗住去學去追求嘅,到頭來,得到嘅未必真係如定理般嘅「種瓜得瓜」。回港見聞錄日後慢慢講,講番 Cantonyama。

經過一大輪跨年度的唇槍舌劍後,要講的要解釋的要辯護的,都陳述得七七八八。攤咗成個月,都應該作一個段落回應。

再長篇大論就無謂啦 (何況唔曉得寫又長又有組織嘅文),但有兩點真係不吐不快。

1. 先天缺陷之環境
好耐以前曾經慨嘆地講過:「每一個設計案子嘅背後,都有一個可歌可泣嘅故事。」康港設計人嘅成長,都係被密集而醜陋嘅設計品所包圍住 (但多數都算幾實用),當略為學懂丁點兒美學及現代設計知識後,大家都不難察覺身邊嘅設計係大有問題的。狠狠地批鬥一大番,成了自然嘅條件反射。大家都好一致,同一口脛。但當親身從事過設計行業後,「真相」漸漸出現 ... ... 。半推半就地做了視覺汚染幫兇,泡製出一啲自己都覺羞家嘅嘢出嚟,經驗讓我們都明白到,... ... 有太多太多客觀因素,令設計者無奈地做出「富先天缺陷嘅作品」來。今次 Cantonyama 富現代感嘅 identity, 吉鋪上具水平嘅裝潢,與及有心有力嘅小小 exhibition,都在很有限嘅條件底下作咗唔少掙扎。好唔好?適唔適合?當然未能盡如人意,但學子確實見到各參與者嘅熱誠同能耐。

當見到日漸增多嘅設計學生同青年入行,「設計學院」一間一間咁成立,文化發展依然講錢先,消費主義繼續主導全民嘅意識 ... ... 有時,設計品背後個故事,可能先係我們應該去探討嘅問題。

2. 我們的亢奮對話
學子極愛跟切雞友傾計,不論學生好,大師級好,都好享受。因為人肉溝通,真係遠勝過任何媒體。不只切雞友,其實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俾到自己一啲 insight。可是,唔知點解,華人地區相比於西方社會,人與人之間嘅信任同情感,都好似比較疏離。簡單直接啲講 —— 唔識嘅,就當係仇人!細細個喺波地跟隊如是;返學眼超超隔離班條串標如是;返新工防啲老臣子同事如是;搭車唔想有陌生人坐响自己隔離如是 ... ... 一切一切,關鍵在於一個「識」字!識咗,就算同一個人,都即時 friend 晒!

切雞人,仲多一樣怪嘢,就係 —— 「自我設計保護亢奮症」!呢樣嘢學子頗熟,因為本身係患者 (嚴重嗰隻)。唔知係出身低微定學術成績及個人成就長期處於低位,被抑壓被貶低,因而導致在有關設計上嘅嘢,特別唔可以「失利」(或作失威)!尤其喺遇到唔經大腦及無理 comment,或稍被質疑時,病發得越係犀利!由小我到大我,由大我到巨我,需時少於一瞬間。設計,成為了自己嘅事業外,更成為自我嘅唯一衡量標準。

正因以上兩點,學子在網上參與過唔少大小「亢奮對話」。對口對面,仲話會就住就住,客客氣氣,理性啲啲;網上虛擬身份,我理你!

曾經跟網友談及此現象,學子問道:「吖,你估網上討論可唔可以有理性對話呢?」友人答:「我就未見過嘞。」

19 Comments:

At 24/1/06 2:14 pm, Blogger ablogaday said...

你用「亢奮」這詞已經是很含蓄的了。罵戰在康港不已經是一種普及文化了嗎?對傳媒來說,最有新聞價值的不就是這種對抗嗎?然而這價值卻不是對抗的內容,而是對抗的態度和張力,最能吸引我們追看追讀下去,甚至參予其中。管它罵董罵曾、罵李國章還是罵羅范椒芬、罵港警韓農還是罵陳日君、罵Ekin還是罵Gigi... 最重要就是還有人在罵,還有人給我們罵,這樣的新聞才有人看有人讀... 我們這班土生土長的切雞人,每天耳濡目染,如果評論得來還文質彬彬,反而變得「懶冷靜」、「懶學術」、「懶清高」,絕不是切雞人的風格。讀切雞做切雞的,從來就認為「真我個性盡流露」和「去盡」才算得上是有型、有膽色、到point... 太理性、「就住就住」彷彿是不屬於後現代切雞人似的。(講真:語氣重少少都唔俾,你邊度有五十幾個comments呀?講到興你就黎潑熄我把火,我咪最多收聲!哼!)當然我認為這只是一大迷思而矣!

然而我認為用甚麼態度和方式act是開放的、是自由的、是有很多creative的空間、是可以用很多種姿態的、是可以設計的。但卻要多注意用甚麼態度和方式react,不然就很容易被上面所說的態度和張力蓋過了內容,討論也容易變成一場意氣的攻防戰,自己也無法擺脫自己的亢奮...(拿!黎到呢個位,我唔單止sounds「懶冷靜」同「懶學術」,仲隨時又拉到去講左耶穌都得架!)

 
At 25/1/06 9:22 pm, Blogger 學子 said...

真係覺得大家行家、學生哥們應該多啲溝通,交換一下心得同意見,咪再自閉地閉門造車,沉溺喺純自我世界內 (又猛話冇人明白我!),令個人世界觀大一丁點。

好可惜嘅係,康港設計人 (我哋) 嘅自我形象同價值,好似麻麻地經得起一個理性而又開放嘅討論咁,好容易就「走火」,一走火就傾唔到落去。

 
At 26/1/06 1:49 am, Blogger 朋友 said...

非真人 · 卻真對白

1.小三丙班大舊:「我讀得書少,你唔好『 』(請自行填上)我!」
2.小六丁班文仔:「咪講咁多,你有料就做啲嘢出嚟睇吓!」
3.小一輔導班阿強:「話緊我?!係啦一定係話緊我!」
4.小二丙班龜仔:「我話之你哋點講,總之我做我自己想做嘅嘢!(然後接#2)」
5.小四甲班細路祥:「話我抄嘢?!你嗰份XXXX夠抄阿XXX啦!(翻舊賬)」

*並無影射成份,希望大家睇完唔好有#3嘅反應。

 
At 28/1/06 7:07 am, Blogger 學子 said...

56 + 24,共 80 個破紀錄嘅 reply,到結案陳詞賽後檢討,只得我們仨?

(難道近日人流都疏了起來?)

 
At 28/1/06 3:23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網上罵戰多少都係咁,小弟自從上forum 開始就在罵戰中成長,打慣既

我唔扮中立理性,我覺得steven 係搏人注意嗟,佢講d point 唔係完全無道理,不過人地答左佢之後,佢又要繼續扮critical 吹毛求疵,而且用的字眼好唔尊重 (eg. 無聊兼白痴),呢度d 人對佢已經算客氣了

大家度火過左之後,見到佢來來去去都係三幅被,一係就播錄音重申自己論點,一係就扮唔明叫人解釋過,既然人家黔驢技窮,都係留返d 時間做野好過啦。

 
At 28/1/06 7:52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哈哈,版主你另開個一篇blog黎格岸觀虎鬥,自己又唔講,家陣得番小猫三四隻又有咪奇?

 
At 28/1/06 8:56 pm, Blogger 學子 said...

神秘人,乜學子有「格岸觀虎鬥」乎?「自己又唔講」呢句何解?你冀望我講乜?... ... 不解?!

「得番小猫三四隻又有咪奇?」奇㗎!鬧交式「討論」就好墟冚,喋喋不休,字海洶湧,相信圍觀者亦眾。但一指出個現象同問題所在,想較深入及到肉少少地探討我們自身嘅問題,就 ... ... 靜了?!咁仲唔奇?

難道大家只單單關心「如何做出好設計」或一個字「做!」,咁單純?

(Naive 啲講) 始終覺得康港設計人個腦可以用盡啲!

 
At 29/1/06 12:26 am, Blogger ablogaday said...

> 難道大家只單單關心「如何做出好設計」或...

Sorry,大家關心既,只係邊個拗贏同拗輸,係咁多。而贏同輸點樣定奪呢?就睇邊個仲響到撐,收聲既就為之輸。記住,重點唔係撐得黎有無point。

 
At 29/1/06 12:41 am, Blogger 學子 said...

mmm ... ... 分高下,為咗乜?!自我肯定?「長期處於低位,被抑壓被貶低」之反彈式自我建立?如是,咁奇怪嘞 ... ... 點解類似鬥爭又 (好似) 同樣出現喺班成就顯赫嘅大師們當中呢?

... ... ...

祝大家新年進步!常常喜樂!

{{ : )

 
At 29/1/06 1:14 am, Blogger 學子 said...

古,史堤芬語氣具挑釁性,講的有 point 但有少少吹毛求疵,學子都同意;但「搏人注意」呢點就麻麻地認同,唔係好覺。問題係,點解大家都只對其挑釁作出反擊,而少駁斥或回應其觀點呢?冇 point 又搵交鬧嘅,可以完全 ignore 佢。但既然有 point,何不就此解釋回應之呢?一見挑釁,就「因人廢言」,未免太不理性吧。

更何況,單案子根本有先天性問題,有人質疑個 design,甚至 designer,實屬正常。因為社會一向都以為個 design 差,就一定係個 designer 差。但其實,深明箇中道理,同業內環境的,都明白 designer 唔係神仙。如果係有信心兼已盡力而為的,根本無需為批評和質疑過份「上心」。局外人唔明背景,問問題有時多指向 designer,designer 的反應成了能否繼續溝通的關鍵。

唔係喺度說教或當自己處於局外兼道德高位,只係覺得既然大家都有同樣背景,好應該討論一下啫。

 
At 29/1/06 12:11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曾幾何時聽一位仁兄講過點解香港人咁鍾意包拗頸 ,
都係因為細個被 [一流] 既香港教育所養成 .
養成一種叫 [自卑心重] , 形成自我價值一直處於低位 .
自卑心重 , 就自然想人肯定 , 想得到人附和 , 令自己覺得 0係 呢片群體中存在係有價值的 .
而嬴就有一種 [得人心] 既感覺出來 ,
拗嬴就好似嬴得呢個世界咁 ....
所以點解咁多網上論壇又好 ,
總之有討論既地方都會變成口水戰場 ,
討唔討論出結果唔重要 , 重要既係 拗嬴 ...

我感覺 , 好似一個死 0靚 仔 0係玩具鋪度 lur 地叫阿媽買玩具咁 ,
死 lur 爛 lur....

至於早前果位 steven 仁兄 ,
我感覺佢一開始就有點混亂左對 cantayama 既觀感 ,
所以不論創作者解釋左咁耐 , 用左咁多篇幅 ,
似乎佢自己都不能抽絲剝繭將自己想要既答案找出 .
不過我自己就 0係 你地既討論中明白好多野 .

多謝哂 :DDDD~~

 
At 29/1/06 1:07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自我檢討一下

我有幾多係純粹插佢,有幾多係就件事黎講呢?我估約莫60/40 左右啦

當對方牛皮燈籠,我都唔同佢客氣,反正都唔係理性討論,不如發洩下,維持自己精神健康 (抱歉借左你個blog 咁用)

有好多新晉都覺得問題越尖刻,越顯得自己有insights,越係搞到d 前輩扯火,就越有成功感,自己也是過來人,點會唔明。

 
At 3/2/06 12:12 am, Blogger ablogaday said...

正如我上次說過,我們這一代,給意見的已經習慣了用批判式的口吻來給予意見,聽意見的亦已習慣了第一時間為自己和自己的作品辯護... 讀一讀Edward de Bono的《Six Thinking Hats》第一章,你或會更明白為何我們今天會有這種以辯論為本,卻未必對創意有利的文化。

在剛過去的一課堂,我要求一班學生在聽人家present自己這學期習作的初步構思。由於大家的概念仍然很rough,尚未成熟,當然也沒有任何research或理據support自己的ideas,present的時候自然就顯得有點躊躇和沒自信。但我規定大家聽意見後必須要給點意見,但只可用Six Thinking Hats中的yellow hat、green hat或blue hat來回應。課堂臨結束前,有幾位同學跟大家說:(1)對這種討論方式感到很新鮮;(2)人家的意見和聯想都對自己的idea development非常有用;(3)都很享受當中的互動,討論不再是一場對design concept沒甚建樹的自信心攻防戰,而是一次甚有建設性的brainstorming session。

我相信到稍後的時間才以較批判的black hat和較感性的red hat來作回應會來得更適合。

 
At 3/2/06 8:07 am, Blogger 學子 said...

回得好!「自信心攻防戰」好多好多時正正就係各種網上網下討論嘅結局。一係就,沉默是金,既然多言多敗,大家都知最終結局,傾嚟都無謂,冷眼旁觀,當名 CD-ROM 好了。

 
At 4/2/06 3:57 pm, Blogger archetypist said...

並不覺得是自信心問題,做了設計這麼久,難道自己有幾多還不清楚嗎?我們答了許多提問,得回來的是更多的提問和批判,下一次想聽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換來的是冷言諷語,批判那有難度?我想誰也沒有氣力再理性討論。不如留點時間把helvetica project做好罷了。action is louder than words.討論也要講對手。連自已作品都願或不敢拿出來,好打有限。show me your thing, we will show ours.
如cubemen所言."做"啦

 
At 5/2/06 9:55 pm, Blogger 學子 said...

多謝 archetypist 回覆。而所提出的 points 是值得傾傾的。

首先,學子絕對地肯定「做啦主義」的 value,空談而永冇嘢出,冇實踐又大大聲聲,是作為不大,且好乞人憎的。論者的 portfolio 確是有時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特別是對一些「阿芝阿 Jor」、「扮晒嘢搵交嗌」之流。(portfolio 本身未必需要達至超高水平,但差到見不得人的話,就的確欠缺說服力了)

不過!疑問來了。Portfolio 的質素高低,是否就直接界定了發言人的「聲音」高低呢?Portfolio 鬥贏了,輸的一方又是否從此應該收口,待「夠班」後,才捲土重來 (上映復仇記) 呢?又或者,沒有 portfolio 的,如行外人、初哥,又是否應該乖乖地咪出聲作其旁觀者呢?

舉個例,曾經跟一些師級前輩工作,傾 job 當中難免有意見分歧。我是伙記,聽前輩老闆意思本屬正常;但有時有些情況,前輩並非永遠是對的。若老闆持着大師天威不可干犯,自卑又自大地壓過來話:我攞獎多過你食飯!那麼,這才是真真正正 kill 咗個討論。(既然自知較高,又可需動氣呢?)

又或者,學子對一些大設計品作出質疑,甚至批評,如 PCCW C.I.、康港飛龍撈稿、西九天幕等。這是否又代表着學子的 portfolio 要好過 InterBrand、Landor 和 Norman Foster 才可 crit 他們呢?... ... 難道市民又要當過特首才可批評董生?當過特首夫人才可彈董太麼?(這可能亦說明了食鹽多過我們食米的「老師們」為何永遠覺得學生要服從他們,不可反斥吧。)

Portfolio 無疑是反映設計人能力的最快表徵,但有必要下下一有火花便不顧有理無理地「晒冷」嗎?咁同到後巷「隻揪」有何分別呢?Portfolio,不應為打敗別人而存在吧。

... ... ...

學子當然 非常 十分 極之 好鬼 明白大家對挑釁性、無理、攞嚟拗批評的痛恨。但亦同時見到我們討論文化的大缺陷,導致往往在交流時,多不歡而散。Portfolio 的交流是否可以在一些比較祥和的氣氛下進行呢?「建設性的意見」之範圍,又是否可以寬闊一點,衝出「董太式」的框框呢?提問的,又是否可以問問背景才作出較具體的「指控」呢?

That's right ! Action is louder than words, BUT it doesn't mean that we should keep silent and just DO DO DO ... ... (otherwise we couldn't have a better future.)

 
At 5/2/06 10:12 pm, Blogger ablogaday said...

或許可以這樣應用"action is louder than words":

與其停留在無出路的爭拗(words),不如suggest, discuss, comment in a constructive manner。這裡的suggest、discuss和comment都是動詞,是actions。

Allow me to quote de Bono again. In mathematics, we stop thinking when we get the right answer. You cannot be more right than right. But design is not like that. You came to a design solution that seems 'right' but you go on thinking, evaluating and appreciating. You go on because there're usually other solutions that may be better. We need to be aware of our ego which is very much tied up with being right. In western culture that is the basis of argument. We're reluctant to admit defeat because of this ego problem. The result is that our thinking is both aggressive and defensive but rarely constructive -- I'm referring to how we discuss here, and am not talking about we keep silent and just insist our ways of doing.

 
At 6/2/06 8:14 a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做啦主義」有時亦有其道理,明知討論只會淪為口舌之爭,一味做又有何問題?若要把簡單問題複雜化,捨本逐末,討論下去就正是多言多敗。

我不信有心人在良好氣氛下會keep slient。對著成班癲佬,keep slient是不錯的選擇。

就以T谷為例,何解越來越多有心人變成CD-ROM或覺得「無眼睇」?小弟去外國forum討論問題,很少會出現這類「自信心攻防戰」,不知是好彩或文化使然,小弟會自然入局,根本不需要討論「甚麼為之討論」的問題。

 
At 7/2/06 9:23 am, Blogger 學子 said...

「做啦主義」針對之對象和情況,學子其實都頗理解。以 talk.design 谷為例,對着一些奴性未改而又反智的切雞草根階層,有時真係想理性都好難 (有時,我甚至會懷疑大家是否正在討論同一個行業的事情)。坦白直接地好言相向 (相勸),很多時都會無意間 hurt 到一些脆弱小心靈。加上,行業內那股長期濔漫着的悶氣,無日無之的埋怨,同業們守株待兔的被動,只為搵食交差毫不上進的心態,無疑,在一些有心做好設計的同業眼中,的確火都嚟!爆句「做啦!X 街!得個講字!」之衝動,何嘗不是大家的心聲呢?

不過始終覺得「做啦主義」略為過份消極,不足夠去改善現況之缺陷。一個較健康的討論文化,是值得大家落力去締造的。做當然做,但講亦應該尋求一些比現有較好的渠道去交流吧。理論與實踐,是該並存的。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