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08

優秀的設計買家



早前,得知大英推出了新的通用錢幣 (誠謝那位報料網友),設計大膽創新,樣子古怪,但獲一致好評。經 Royal Mail (不意外地) 誤寄一次後,望穿秋水,幾日前終於收到郵購紀念珍藏版 (約 HK$500)。我沒有收集錢幣或郵品的習慣,但好的設計品,若負擔得起,都想據為己有。

細讀精裝盒內的小冊子,內容至文字圖像處理都是一貫的英式 sophisticated 典雅風格,不如該錢幣設計般破格,但主副角色配合得宜。不多不少不誇不俗不 cutie,看得舒服,放進書架都不覺失禮。

看到如此佳作,很多人都會有個疑問:是誰設計的?但對學子而言,「是誰『買 (buy)』這個設計的?」更引人入勝。還有,知道設計者是一名只得廿六歲的年青平面設計師後,再問,為甚麼如此重大的設計品,不是出自經驗老到享負盛名的老頭大師呢?沒五千年文化,相對保守重傳統的大英,何以在今天還可以再一次創造如此重大的「設計成就」?一個地方的官方設計可以達至這等水平,已不是在乎該地設計師有多強多威水,或曾獲多少獎項了。

Hongkong Post 看來比 Royal Mail 可靠有效率 (港人自豪位)。但金融管理局的「買設計能力」(俗稱「taste」) 就遠遠落後於國際了。先不講我們的傳統「審美標準」有沒有能力選出高質設計品,單看「信唔信得過年青設計師」已夠講半天吧。 優秀的設計買家應具備知識、客觀態度、國際視野、胸襟和自信 (膽量)。缺乏上述任何一點,或意圖官僚地取悅所有人類,終於大都與好設計品絕緣。與好設計品絕緣,不會亡國,但想做強國,就「文 (man3)」啲了。

能夠客觀自信地鑑賞和取用能流芳百世的佳作,哪管出自名牌或無名小卒,看來我們要走的路還遠。



讀到呂大樂的《四代香港人》,講到第三四代港人的機會被「戰後嬰兒」限制,不令學子將上述「設計案例」連上。像陳冠中的「戰後嬰兒懺悔錄」《我這一代香港人》所描述的一樣,戰後出生的「嬰兒潮」康港人,某程度上,真的需要為今日的康港文化來個反省。當權掌管決策的他/她們,有否像第一代 (戰前出生或早期內地移民) 般為下一代謀求幸福,放手忍耐地提供機會呢?

第三四代港人 (六十代年尾至八十年代中出生的) 做出好設計,是需要上一代有權有錢有遠見有抱負的「設計買家」扶植成長的。

4 Comments:

At 31/5/08 6:45 pm, Blogger cal. said...

曾讀過梁文道一篇, 說及香港對”效率”的推崇備至某情度上和”創意”正是背道而馳.

他所言也不無道理. 要快狠準, 最好就是有前車可鑑, 有formula可從. 已經知道是可行的, 可以不用冒險, 而且做起來也不必左試右試. 無可否認香港的高效率做事方式是快狠準, 而且這方式也配合我們社會急促的步伐. 但當一觸及”創作”, 這方式便很可能成為最大的跘腳石, 什或是一堵高牆.

這或與香港的歷史背景有關. 作為英國殖民地時, 香港是英國一個經濟重地多於文化中心. 而”效率”是成為經濟重地的重要條件. 香港的教育也是以培育”效率”人材為主, 以應付香港身為經濟重地的需要. 在這環境下, “效率”人材有著主導地位, 而他們很多也成了決策者. 於是”效率”成了主導, “冒險”就成了大敵. 對於“創作”, “冒險”是必須的, 所以不幸地”創作”也就成了這些效率為先的決策者大敵. 故此, “創作”在香港變得難以抬頭. 以上為本人小小愚見.

雖然先天或許不足, 不過我依然相信後天努力可補.

共勉之.

p.s. 那些新錢幣真的很正. 一定要弄一套回家.

 
At 31/5/08 9:06 pm, Blogger ablogaday said...

1. 當優秀設計的買家,是否要先懂得分辨優秀或差劣?

2. 假若不懂,他到底根據甚麼來分辨優秀或差劣?

3. 懂得分辨優秀或差劣的設計,是否代表買家也懂得創作優秀的設計?

4. 假若不懂,懂得分辨和懂得做之間到底有甚麼關係?

 
At 2/6/08 2:30 am, Blogger 塞米一條揚陸轟炸機 said...

個盾好正,logo亦都好出得廳堂喎!!!

點樣可以訂到一套呢唔知:p

 
At 2/6/08 7:20 am, Blogger 學子 said...

http://www.royalmint.com/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