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06

略說名城之瑞士

經歷了一星期卅七八度的巴黎酷熱之旅後,明白到為何該地會熱死人。幸保性命,但已身心疲憊。以下是之前瑞士四城之旅的少少相片和淺談遊記。

Basel

Basel,位於瑞士北面邊境,與法國和德國只是幾十分鐘巴士車程之隔。之前,只是偶爾聽聞 Basel 每年都有大型鐘錶展舉行,和那 Armin Hofmann 曾任教的設計學院,其他的一概陌生。臨行前做 research,得知 Basel 附近原來有一處相當著名的設計名勝叫做 Vitra design Museum。它其實位於德國境內,但最近的大城市是 Basel。由市中心乘巴士前往,只需廿分鐘左右,方便至極。除了 Vitra 的經典設計座椅外,當中幾座由著名建築師設計的建築物,更是令人神往。Museum 本身由 Frank Gehry 主理;museum 後方的廠房是 Álvaro Siza 手筆;還有
Zaha Hadid
Fire Station 和 Tadao Ando 的 Conference Pavilion。身為港產草根平面切雞佬,有幸親臨著名建築師的精心傑作,實地體會箇中空間和理念,真是難得的經驗。雖然,Frank Gehry 那無天幕西九見議書一嘢被港府叮走,多年前勇奪太平山老襯亭設計比賽的 Zaha Hadid 解構主義作品,又被合乎風水命理的「聚寶盤」所取代,但是,在漫遊那精緻的建築群時,不知為何,我仍然對康港未來的文化基建帶有絲絲純真的憧憬。

圖片 caption (由左至右,上至下):Basel 機場;Vitra Design Museum 旁邊的一個「實驗帳幕」,但忘記了出自何人;初見識到安藤忠雄 (Tadao Ando) 對光線與空間的敏銳觸覺;狗仔單車座位套;Basel 人消暑良方 —— 游河;河邊的「河灘」;Vitra 一百經典 designer chairs;連 Vitra Design Museum 的巴士站座椅都整色整水過人;Zaha Hadid 的「消防局」,是她的第一座完成作品,但作為消防局的用途,則維持了短短兩年,現為可租用的展覧場地;Frank Gehry「一舊嘢」建築語言。

... ... ... ... ... ...

Zürich

Zürich,蘇黎世,之前除了知道有間保險公司以其為名外,對它認識一直膚淺,連它最著名的湖泊美景亦是寡聞。Research 後,才略知此名城之來頭菲薄。話我眼光狹窄都係咁話,每到一處歐洲城都,我總愛以文化藝術設計層面著手探索其風土人情。在 Zürich 的短短兩天,到過幾間博物館,一所資料室尋找 Josef Müller-Brockmann 的 posters,巧遇一個有關中文 typo 的展覧,看到一些熟識的名字。瑞士的平面設計享譽國際,對現代視覺圖象及文字處理影響深遠,在街上室內隨處可見那深入生活的傳統。(當然,上述揀選的相片不能完全反映現實。醜怪質素低劣的設計也不難察覺,但比例上應該不及康港豐富。)

圖片 caption:潮流環保皮袋品牌 Freitag 在 Zürich 的全新旗艦店,以架疊貨櫃為店,絕配其產品風格;J. Müller-Brockmann 海報檔案,每張均可 reprint,size 有大有細,不過連郵費,張張起碼幾千港紙,他朝發咗,會諗諗;拉丁語 Helvetia 乃 Switzerland,Helvetica 當然隨處可見,齊頭散尾,白字襯上諧和色系的路牌,實用且美觀;竟然見到「皇抦賠的紅白藍」;火車 C.I.;國際足協總部,嗰期應該查緊施丹單嘢;湖旁花園小水池的 dot dot 橋;色情場所宣傳 graphic 原來可以咁鬼 artsy;建築界鉅匠 Le Corbusier 的 Centre Le Corbusier,每年夏季,每星期只有週六日下午兩時半至五時才開放,極唔休做咁款;Le Corbusier 招牌「舖士」;學子躺於 Chaise Longue, Ralax Chair 上。

... ... ... ... ... ...

Bern

瑞士的城市當中,對我而言蘇黎世和日內瓦最著名,今次旅行才知道,Bern 是首都。面積應該比其他著名城市細很多,地理亦甚為古怪,四處都是高高低低依山峽而建的樓房。我所住的青年旅舍便是在小山下,每次外出市中心均要行上一條長命斜,都幾攞膽。抵埗當天是星期六晚間,店鋪都關門了,市況冷清,以為週日會熱鬧起來,誰知市中心有如生化危機般死寂。不論時裝鐘錶家品電訊店鋪,就連一眾食肆都滋陰地守着「安息日」,嚇呆了我這名康港仔!幸好火車站商場的便利店和一兩間美式快餐店反常地營業,我才不至餓死異鄉。還有,原來博物館多休週一,真是遊客們的一大喜訊。建築奇特的 Zentrum Paul Klee 則最令學子讚嘆。建築師為意大利佬 Renzo Piano,落成年份只不過是去年六月,展品主要是 Bauhuas 名人 Paul Klee 的幾千件作品。外國高質的博物館,由建築物本身,週邊環境配套,到廁格內的小 signage,都予人 pro 的感覺,毫不苟且,整件事都做得很好,即使在行內人眼中,亦看得見那份認真、尊重和誠意。

圖片 caption:窗外風光與太太的裙子;光影火車;架空網絡;肥妹嬉水;Zentrum Paul Klee 內;Zentrum Paul Klee 外;碧綠河面;橋底河中激流暢泳,消暑熱點;好想買架返康港揸,型爆;幾行靚字,已經令人醒神。

待續 ... ... ... ... ... ...

Geneva

日內瓦,最著名不過一定是那聯合國總部和那湖光山色。因為瑞士仍國際中立國,所以有很多國際機構都將總部設立於此,紅十字會的發源地正是日內瓦呢,認真巴閉。可惜到訪當日碰巧紅十字博物館休息,所以緣慳一面,然而,卻參觀了聯合國,精神上好像環遊了世界似的 (極阿 Q 精神),真筍!原來日內瓦的總部主要是處理有關人權的問題,紐約的則專注政治事務,怪不得時常聽到甚麼「日內瓦人權公約」吧。多得聯合國導遊哥仔詳盡的講解,令學子對 UN 多了半分了解。旅程到了尾站,老老實實,去博物館都去到有點膩,行路都行到腳軟,幸好日內瓦湖泊給予我一個神怡的自然空間,看看天鵝、鴨子和三點式女郎在暢泳,一樂也!

圖片 caption:湖中擎天巨型噴水柱,好不澎湃;天鵝湖內的寂寞小天鵝;郵政局裝潢原來可以咁「唔郵政局」;Le Corbusier 喺馬路;不准泊車做乜唔用雙黃線?噢,那是英式做法呢;聯合國架構都相當複雜,但哥仔卻滾瓜爛熟,真 pro;聯合國會議廳坐席可跟據法文或英文字頭排列;紅十字和新月標誌,兩個不可混淆的平面設計,否則真係可能會死人;一個阿姑在候機室,和我們一同等待 delay no more 的客機;機場入口,天然重壘 layer visual,無添加,好靚,特別係啲波波 graphic。

完。

22.7.06

外遊二

本想略說名城瑞士,卻又要起行法蘭西。

廿八日回歸,相片分享。

10.7.06

完了 ... ...

完了 ... ... 施丹 ... ...

真係 ... ... 成也施丹,敗也施丹。

究竟 Materazzi 講咗啲乜,有本事撩到施丹咁興?!

7.7.06

Peter 高

敦倫的 McCann-Erikson 離我家不遠。每次經過都羨慕人家地方的低密度和開揚,建築物本身有性格富特色,不只是一幢商業大廈而已。早幾日,經過,發現 Peter Crouch (港譯「高治」) 高到上屋頂。



英國人的幽默,可以話是自信與創意的結合。工作中有空間,生活中有情趣,做人都開心啲。

... ... ... ... ... ...

在外地生活,每接觸到一些新事物,都是英語為主。以 Peter Crouch 為例,之前我真的不知道他「中文名」叫「高治」(另有譯名為「高洛治」)。跟在港的弟弟講波經提到他,都要注釋一番。

記得,差不多兩年前,剛剛落腳,有次跟班洋人同學踢波 (不知何解,極了亞洲人同行),休息期間,傾波經。為表自己乃波壇活躍份子兼友善,我一輪嘴大談古今世界球壇點將錄。不久,洋人波友摸不着頭腦,問:「邊個係「輕-ry」?(Who's Henry?)」我心想:有冇攪錯,亨利都唔識?條友真「背」!於是我循循善誘地解釋:「Arsenal,前鋒,十四號,亨利,「輕-ry」喎!法國人呢!」波友恍然大悟:「哦!!!「安-ry」!Yes yes yes,佢好好波!你叫佢做乜話?」... ... 我即時呆着,好瘀,原來「Henry」法文音讀「安-ry」,非「輕-ry」。真係俾啲衰鬼中文譯音玩死!!!

其實,類似例子多的是。萬人迷「碧咸」,Beckham,英文人根本就不會讀個尾音做「咸」字,當中的「H」,只屬極輕聲,甚至無聲。讀「碧琴」就差唔多 (不過會比較乸)。同樣,「托定咸熱刺」的「托定咸」(Tottenham),人家都是當那個「H」無到,甚至中間的那個「E」也略去,讀「Tot-林」。

與外國朋友溝通,怪異中文譯名真的給予我無比「學習機會」。除英文人名、地名外,日本人物、地名亦是難攪。「我鬼知木村哲哉英文/日本叫乜啫?!木村哲哉咪木村哲哉囉!... ... 吓?!乜話?... ... 講多次?!」到今時今日,問過日本同學不下十次,我仍然記不到木村的「國際讀音」。

與世界接軌,應該攪一攪番好啲譯音先,唔該。

2.7.06

優勝劣敗?!

... ... ... ... ... ...

(遲啲先寫 ... ... 唉 ~~~ ~~~ )

... ... ... ... ... ...

一遲,遲咗三日 (今日七月四日)。心情早已平復,只係唔知點寫好。



英格蘭,話自己甚麼自六六年以來,最好嘅一代,前中後個個堅,唉 ~~~ 好心啦,知唔知醜㗎?!所謂你自己認為嘅「最好」,原來都係咁。一啲無謂嘅所謂民族尊嚴,真係可以變成觀看事物嘅盲點。以為西洋人比較理性,原來都好唔得過嗰啲「民族主義者」。一見到有關歌頌自己民族嘅事物,就口水流,大讚好好好,優劣不分。輸咗嘞,失敗咗嘞,變姓賴,話 C. 朗拿度乜乜乜,真失禮,仲唔知衰乜!之前,啲英國躉話:「理得我哋點贏吖,場場一比零,都叫贏吖!捧到盃咪得囉!」唉,set 到個目標咁低,對自己要求咁低,梗係衰硬啦!呢啲咁唔長進,咁冇出色嘅諗法,真係要引以為鑒。



憎法國,但施丹真係靳!... ... 其實冇乜好講,巴西再次輸俾施丹,唯有返屋企檢討一下。(期待「新巴西」嘅來臨!)

近日,傳來越來越多球員退休或退出國家隊嘅新聞,都幾唏噓。(睇怕朗拿度都就快 ... ...)


... ... ... ... ... ...

人大咗,經驗多咗。加上,早排有齣戲叫《Match Point》(冇睇過,但知內容)。加上,今屆世界盃嘅西班牙、阿根廷。加上,HKDI 個 result。加上,之前去了 D&AD 嘅 Student Awards Show。慢慢懷疑「真理」——「優勝劣敗」嘅真確度。

何謂「優劣」?何謂「勝敗」?其實唔係咁黑白分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亦都唔係 100% work。「獲獎無數」就代表「質素」?「顯赫評判」就能選出最好?「打得漂亮」贏取民心,卻輸掉球賽,就等如「零」?... ...

唔係想否定一切既有傳統思想,只係覺得呢啲思想,若果成為想考盲點,有時,其實都幾害死人,都幾恐怖。

圖片來自 FIFA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