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0.08

久違了的天堂料 之《Design In-house》

最近得閒,聽 Radiodada 的《Design In-house》,頗有趣的。(Sorry,因有型網頁設計關係,bookmark 唔到《B》個 page。大家可以到 Radiodada.hk,click 左邊 menu 中的「Programme timetable」。Sub-menu 出現後,再 click 上方右邊的「Creative Channel」;之後,click「Wednesday 20:00–21:00 Design in-house」,即可。(放心,實況是頗 user-friendly 的。好嘢自然是要付點代價。))



姑勿論你歡不歡喜個 web design,li 唔 like 個撈搞,有冇食過嗰間雪糕店,有冇去過朗豪個直播室,認不認同主持人 Tommy Li (外號「設計界壞孩子」、「品牌醫生」) 或 Javin Mo,聽了幾集《D》,發覺內容的確不錯,幾有 heart,是康港難得吹設計水的語音平台。

幾月前朋友告知,Sandy Choi 做嘉賓,第一次聽《D》。該集主持為 Tommy Li。Tommy Li 與 Javin Mo 梅花間竹地每隔星期三晚上八至九時輪流主持,據主持人稱,李氏主力邀請較資深設計人做嘉賓,毛氏則邀請較年青或還未為人熟識的後進。兩位行內人當節目主持,稱職相當,嘉賓亦甚具可聽性。學子未曾全部收聽過去兩個多月的每一集,只細聽了 Sandy Choi、Benny Luk、Benny Au、Alexa Tang、Eddie Yu 和最近的 Hung Lam,大多是本地具人氣之輩,話題都十分「親切地道」,尤其講到本地行情和設計心路歷程;唔似得甚麼貴一貴的 BODW,講者名氣係就係十足,但講的全是外星事物。

我惗我會繼續支持《D》,有空亦會聽番啲 archive。

29.10.08

三揀一定三合一?!

唐英年:物色頂尖專家確保西九規劃達世界級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召開首次會議,董事局主席唐英年會後表示,管理局的首要工作,是為西九文化區擬定發展藍圖。

唐英年說,為了確保西九規劃達世界級水平,管理局會公開招標,物色本地及海外頂尖專家,制定規劃方案,稍後將提出3個概念方案,分階段諮詢公眾。

唐英年稱,提出三個方案是希望市民有得比較,雖然最後是三選一,但不代表會排除其餘兩個方案中的元素。

管理局又會公開招聘總監及行政總裁。被問到會否公開管理局會議及文件,唐英年說,管理局會盡量公開及透明。

《香港電台中文新聞》2008-10-28 HKT18:37
要數扣人心弦連續劇,冇乜邊套好睇得過《西九》。之前搞咗一大餐,又天幕又豪宅又盛,最後拉倒,洗牌再嚟,嚴重浪費地球資源。攤凍咗無耐,而家又嚟,仲搵埋「三碌ling唐唐」擔正,今云真係萬眾期待,好睇過戲。

昨晚睇電視新聞,唐唐溫柔地解釋「新西九」將會如何誕生 (上文),真係令我哋呢班戲迷放晒心——因為保証好戲在後頭。「物色頂尖專家確保西九規劃達世界級」無乜問題,就算再搵 Norman Foster 都唔係問題。「將提出3個概念方案」更加唔係問題,「有得揀先至係老闆」嘛。但––係––!甚麼「雖然最後是三選一,但不代表會排除其餘兩個方案中的元素。」咁即係想點?!薜家燕《皆大歡喜》麼?最後三個世界級頂尖專家坐埋一枱度個「三合一方案」畀你好唔好?Come on~~~ 不如搵建築署拿拿臨起幾座「蝦肉色康文藝術文化保育博覧現代商貿中心」好過啦。

「管理局會盡量公開及透明」,此地無銀!

27.10.08

久違了的天堂料 之 PP 廁所

對上一篇「天堂料」原來要追溯到零六年十一月尾,搞到天堂都結出蜘蛛網來。不忍心,兼回應《屍政報告》呼籲——以港為家、民心我心、轉危為機、政通人和... ... bla bla bla。等我為我的家唱好唱好先!

N 咁耐之前已聽聞金鐘的 PP 有計劃裝修一番。除移走人見人愛的 food court 和麥記外,還傳聞請來大英著名設計師 Thomas Heatherwick 主理一些項目 (傳聞是一所廁所),於是一直期待着。未有工返,最好到處逛逛。前星期,終於有幸逛到裝修過後的 PP。Food court 真的消失了,以後搵相對較平嘅嘢食我惗要過海富或其他商廈。幸好,地庫 Great 的一些小食肆還在,看觀人流和賣相,應該甚具質素。除了食,當然是痾。一個箭步,殺到已故 food court 旁的洗手間,心情忐忑,不肯定這是否傳說中的「Designer Washroom」。到達男女界分流點,女左男右,精緻的 signage 理性地鑲嵌在橫木紋牆上。沿着短巷,進入內室,面前一列波浪形廁格,造形異常獨特。在有大量空置 urina 的情況下,我選擇「廁格體驗」。橫木紋波浪形廁格,驟眼看來仿似「無縫」,門戶齊關上時,只見小小的 Available/Occupied 紅綠顯示器。輕輕推開 Available 空格,門纄始開。推門中,隱隱感應到門鉸的彈力,內進後,彈力自動將門關上 (鎖就當然要自己上啦)。最巧妙之處是,廁格門內的門鉸位置,也是「無纄」的!即彈力門鉸被橫紋木塊隱藏着,視覺上相當 futuristic。如此廁格,真係要攞本《Wallpaper》嚟嘆吓至得。

後記:鑒於「廁格體驗」中旁人甚眾,所以學子未能拿出相機搜集任何圖像,請大家見諒。(強力見議大家親自體驗!)(不過到而家,我都未肯定該廁是 Heatherwick 之作。Anyone knows?!)

... ... ... ... ... ...

久違了的天堂料 [二] 預告:
Radiodada 之《Design In-house》

20.10.08

收唔到




延伸視像:
《掟唔中》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師師生生》
《振中有見地》

13.10.08

馭獸術 + 創意企業家

「到處都有怪獸,問題在於你如何面對和對付牠。」重陽節拜山中,事業有成的親戚就學子的前程,語重心長地如此說。不論那「怪獸」是客戶,或不幸地是披着設計師皮毛的偽術家上司(甚至同事),牠們的的確確無處不在。因為牠們的存在而辭職,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爬得高,就要處理牠們,鬼叫呢個世界就是如此。設計了得,就應設計擺平牠們,否則叫咩自己做「設計師」。雖然「馭獸術」在現實中極其關鍵,但一般設計學院都不會教授。其一原因,可能是眾教職員都是馭獸術水皮之輩。「馭得掂啲客,我唔嚟教書啦!」(無意冒犯師表們,但實例的確屢見不鮮,sorry。)

只懂設計,其他週邊技能一概不理,最終則難以為生。更慘的,最後無奈地做了一大堆差設計,錢又賺得少。有見及此,上星期到 InnoCentre 參加了一個由 Hong Kong Design Centre 和中文大學合辦,名叫「Entrepreneurship for Design & Creative Business」的小講座。小講座是一個序章,內容為介紹一個七堂加一個 site visit 的短期課程———「7 Steps to Build Your Business, A Certificate Programme on Design and Creative Entrepreneurship」,學費 HK$5,300 (Early-bird HK$4,800)。

太「藝術家」、曲高和寡、太高深、太外國、冇人明、係———冇———用———的。在無市場、無客buy、無錢賺、無人要就是差設計的大前題下,設計者的確要有番啲「生意頭腦」先至唔駛餓死。講者從工商管理及創意行家的角度出發,深入淡出,從視像實例到 business plan 解說,到分組討論,到去屆畢業生真人分享,讓來賓們對該課程都有了頗完整的了解。講座結束前,工作人員還分派精美課程簡介,軟銷而不硬。

這是課程簡介小冊子內「Alumni Portfolios」中去屆畢業青年創意企業家的超連結:
青年創意企業家 A
青年創意企業家 B
青年創意企業家 C (疑似有 Trojan);
青年創意企業家 D
青年創意企業家 E
青年創意企業家 F
青年創意企業家 G
青年創意企業家 H1
青年創意企業家 H2
青年創意企業家 I ... ...

小丑話齋:If you’re good at something, never do it for free。

一於學習康港青年創意企業家!打造更美好創意工業!


延伸閱讀:朋友的《賽馬會錯意偽術中心》

7.10.08

最佳推動藝術良方

康港地,任你如何推廣藝術提倡創意,推來推去,搞呢搞路,都好似難有起色。市民時時分分秒秒為口奔馳,莫講話搞藝術玩雅興,就算連愛都少造(據乜乜物物調查顯示)。縱使三餐無憂,康港人多只會再追求更高層次之味覺體驗,甚麼阿鬚、肥滔、肥媽、周蔥師父、菜欄+美女變成家傳戶曉的人物,識飲識食變成唯一「修養」,講飲講食變成「全民共同嗜好」。不過「飽暖思淫慾」應該仍廣受市民大眾擁護兼承繼,否則《掌門淫》怎會長做長有越玩越似夜總會。

話雖如此,正所謂世事無絕對,學子經一輪觀察,先發覺形勢有D好轉。不知大家有否察覺到,每逢週未假日,不論室內外、大型商場或郊野海灘,但凡有小家庭出沒,都有「家庭業餘拍友」出現。他們拍攝的對象不外乎是他們的囝囝囡囡,和他們的囝囝囡囡,偶然,老婆也會入鏡。器材,都十分「中產」,鮮有普通低檔傻瓜機。千萬像數碼單鏡反光機,加幾吋粗原廠掛頸相機帶,加外形專業相機袋,甚至腳架,單睇「架生」(唔睇出品),相當「專業」。據了解,這類「家庭業餘拍友」多「忽然藝術」。「老婆,囝囝就快出世,不如出旺角睇吓相機咯。」為了迎接新生命,記錄成長寶貴的每一刻,忽然,想起... ... 攝影藝術。(對上一次想起及對攝影有所要求,應該算是婚紗照了。)

「老公,囡囡都歲幾啦,要幫佢報名樓下會所個『創意繪畫親子班』嘞。」多數土生土長港人,小學六年級上完最後一課美勞堂後,大多就此與美術手工藝絕緣。因為認識不多,所以對藝術敬而遠之(除非,與錢有關)。但奇怪,一有下一代,再俗氣的父母都似要贖罪似的,慷慨地花真金白銀為子女鋪建藝術之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舞、樂、戲... ... 總之,自己唔識,都想個仔/女識。甘冒兩代文化隔膜之危,為下一代推廣藝術,不遺餘力。

生育,原來是推動本地藝術的良方,難怪曾凸手之前叫人生三件啦。



(不過,當然,仔女將來 萬一 真係 咁唔好彩 想以藝術為事業,就另作別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