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0.06

公共活例在瑞士 06


(上) 在 Bern 的 Zentrum Paul Klee 海報;(下) 如無記錯,應是有關山區風光展覧的宣傳。

29.10.06

公共活例在瑞士 05


(上) Jazz Night;(下) 路邊餐廳海報,作用似「港式易拉架廣告」。

27.10.06

公共活例在瑞士 04


(上) 都是文化活動海報;(下) 在首都 Bern 街頭的路牌及其城市標誌運用。

25.10.06

公共活例在瑞士 03


(套用港語) 「文康活動」海報。

23.10.06

公共活例在瑞士 02


各類展覽及文化活動海報。

21.10.06

公共活例在瑞士 01


亂拋垃圾,自作孽。

17.10.06

休娛期

進入休娛期 + 休愚期!

無他,畢業論文死線迫近眉睫 —— 十一月十日。除了為交功課而交功課,為求畢到業外,問心,真的希望把它寫好,做到最好;畢竟,題目是自己選的,也是自己歡喜的 —— 《政治如何影響我們的文化 —— 藝術和設計》。今年第一次的 tutorial,新來的 tutor 跟我說:細佬,你個題目可以係一個三年制學位課程嚟喎!其實,在我 research 期間已經意識到其大鑊指數,然而,自己真的想對這個大範圍有更多的認識,盡管自己是一個 academic writing 的門外漢。硬着頭皮,繼續盡力,死就死啦。

六千至八千字 (另加 visual piece,整體要與題目和文字夾,要 well presented!),在學術寫作而言實在是小兒科,正如 tutor 所言:嚴格而言,你們不是「正常的」BA students。不過,對我這個只懂幾隻盲字的「成熟」學子而言,則難度頗高。所以,要認真的休娛和休愚。

休娛期間,會少寫 blog,但會在這裏 post 一些早前在瑞士所拍來的照片,待 deadline 過後,有一相關的專題想寫一寫。

... ... ... ... ... ...

題外話。今日,做 photography 的「一日仙 project」時,路經 Tate Modern,目到如此巨形滑梯 (by Carsten Höller),好鬼興奮。(還未玩過,一切待 deadline 過後才來盡興)

很多港人怕了藝術,怕了博物館,嫌悶,這可是康港眾所謂博物館和文化政策的責任呢!藝術,根本就是可以如此好玩,如此親民,如此破格。

最高那條有五層樓高,問你 (開心) 死未?



10.10.06

傳播媒介的按摩

A :「咦?你肥咗喎!」
B :「吖!話咗你啦,而家瘦啲咪好睇囉!」
C :「喂,又肥咗牙你?!」
D :「咦!瘦咗喎!」
E :「去咗英國咁耐,冇乜肥瘦啊可?」
F :「唔好食咁多 fish & chips 啦你!肥仔!」
G :「Keep 住啦,唔再肥都 ok 㗎啦。」
H : ... ... ...

每次回港,很多親友都這樣關懷學子 (我倒不介意,只覺怪怪)。怪在,我相信,大家都是無意專登談及肥肥瘦瘦的,但那種不約而同,同一口徑,是巧合,還是背後另有因由呢?肥共瘦,無疑,已無形地深深進入了我們的語言系統當中。用肥瘦來作話匣子,並不等於該人就是那種趨時盲目愛美瘦身厭肥之隨波逐流者;相反,跟很多明智港人一樣,他都可能厭惡瘦身公司鋪天蓋地品味低劣的核突露骨廣告,不會覺得肥少少就是世界沒日。問題是,既然本身對瘦身減肥無甚興趣,哪為甚麼愛用「肥瘦話匣子」呢?莫非大家都認為「肥瘦話匣子」匹配學子?我想非也。我懷疑,根本,大家無論面對任何人,只要對方非「中等身材」,便會潛意識地使出「肥瘦話匣子」以作寒暄。背後原因簡單,兇手一定是 —— 傳播媒介的按摩!

「傳播媒介的按摩」一詞,是抄 Marshall McLuhan 名著《Medium is the Massage》的,相信大家都可能知道此書來頭。雖然是六十年代的著作,但其中的內容,論及傳播媒介對大眾意識形態的影響,卻很 timeless。

縱使我們對身邊不好的事物都很抗拒,如「我死都唔睇《美女廚房》㗎啦!睇到我蠢晒!」,但生活在一個物質、傳媒多元,品質、資訊卻頗平庸、單一的都市,想逃離傳媒的指壓,實在有點難度。


不論官方教育宣傳品或坤人瘦身減肥廣告,除了用 cutie 公仔和三點式師奶舞男肌肉外,原來「豪飲油」的 impact,可以這麼的強而美。


如何 graphically 敍述 37 吋腰?以上是一個不俗的成功避重就輕例子。不必下下贅肉橫生畫出腸地影響市容的。

(傳媒除影響我們的話匣子外,更朝夕按摩着我們對美的看法和要求呢。)

註:經一輪非科學統計,話學子肥了和瘦了的,約各佔一半。事實上,我近一年真係冇乜肥瘦,果然,觀眾眼睛是雪亮。

5.10.06

當老本食盡時

同啲行內 friends,一講親切雞嘢,三句唔埋兩句就講埋晒啲業內灰嘢,市況滲嘢,文化低俗嘢,唔少見聞仲唔只灰,直頭接近 100% black。久而久之,講都講到口臭,乾涸話題 loop 完又 loop,總之好似要講到大家慘絕人寰,講到要去撒瑪利亞會至安樂咁,甚為無癮。當然,大家都明白齋灰,係無補於事的,灰,亦不等於坐以待斃,不善生產 (大家都日日正在不同崗位奮鬥着呢!)。事實上,喺所謂文化沙漠從事有關文化的工作,多少,係有點兒灰的理由的。

類似「三十歲後 career path 如何?」等話題,相信喺康港不同切雞圈子中,都應該討論過不只幾億次。然而,討論最後多只是討論本身,brain storm 完只見通街廢紙垃圾。究竟,如果不想北上或他投,喺康港,做切雞仲有乜嘢曙光呢?(轉型去教書、做 management、變身做客的不算於此,呢度,講緊嘅係提供 design service 的切雞人。)

朋友有一個頗有啟發的遭遇。

(長話短說) 話說,朋友在一個 presetation 後,接到客戶電話,feedback 竟然是 —— 全 ... 全 ... 全 ... 全 BUY!!!在此聲明,據知,朋友那次 presentation 的內容並非純為討好嘅「湊客之作」,當中不乏嘢嘢想試個客底線的「心血之作」。如斯喜訊 ... ... 唔係,如斯奇聞,真係要刊登喺《奇聞》。學子問朋友,究竟如何解讀呢啲咁不可思議嘅現象呢?!係個別事件,定抑或係一種集體轉性 phenomenon 呢?朋友話,睇嚟唔似單一案例,因為朋友之前都有類似奇遇,個客好似忽然醒覺英明晒咁,以前唔 buy 嘅,而家都 buy,such as 細 logo 同黑白相!再者,朋友又話,唔只咁,就連平時喺中間阿芝阿佐嗰啲低水平所謂 marketing、AE 人都少咗出沒,直接令整個 design process 順暢晒!原因應該係客戶們漸漸明白到「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人少好做事」嘅道理。

嘩!嘩!嘩!雖然唔算得係乜嘢光復,但對身處創作煉獄多時嘅切雞人而言,無疑係天大喜訊!查探原因,原來阿芝阿佐中間人絕跡江湖,喺廣告界亦已經有一段時間,令學子記起多年前遊英,友人初介紹 Mother 予學子認識時提及,Mother 內是沒有 account servicing 一職的,客戶可以直接與 CD 同 AD 溝通,言簡意賅,事半功倍。 至於,客戶品味、識見忽然豁達化,經一輪推敲,變異心態應該同一句老話 ——「置之死地而後生」有關。

原來,經濟差勁,康港風光一去不返,老本都經已差不多食盡時,有人會開始懷疑舊日沿用嘅嗰一套。「與其冇 form 打,不如試新嘢」。當成功方程式唔 work 時,啲人就好似「忽然愛國」咁「忽然攪創意」,搏一搏。可悲係可悲咗少少,下下要就嚟冇飯食先會去動腦筋,但,都好過冇吧。

希望有 guts 嘅客戶越來越多,他日佢哋食到頭啖湯賺大錢,都唔好唔記得自己霉嗰陣嗰種冒險創新精神啦!

... ... ... ... ... ...

P.S. 如此曙光、餘暉中的光芒、希望,謹留給「嘢嘢想試個客底線」之堅持人仕。妥協、湊客、齋灰等運到、「放棄了理想人人都可以」之流,你諗都咪諗!

1.10.06

第三年

昨午回英,準備下週一(十月二日)開學,心情比之前兩年開學沒那麼輕省。原因無他,第三年,最後一年,入直路,直路之後是重投「現實」。無論自己如何視學習為過程,視成績為次要,始終,有一種「今鋪要嚟真」的壓力。

此外,「第三年」,對自己而言,好像一個「關口」似的。

自學前 BB 班至今,包括曾讀過的學校和工作過的公司,除了幼稚園的民生書院由 K1 讀到小一(如沒記錯,應共四年),沒有一間學校或公司,逗留超過兩年。學前 BB 班(一間),K1 讀到小一(一間),小二到小六(三間),中一到會考(四間),會考後讀了幾個月的商科(一間),設計學校(四間三地),曾任職公司(包括 trainee、freelance 和自資公司,九間),最長逗留期為兩年,最短為兩星期至數月。

轉校多因成績問題,與操行無關。轉工原因則較多采多姿,如重投學業(兩次)、追求較佳發展空間或待遇、被裁員、嘗試自資經營、打番工 ... ... 等。其實自己都幾渴望安穩,但際遇使然,如此漂泊,真的有些無奈。雖然這兩年一度的「環境轉變週期」令兒時的我沒有了較長久的友誼和歸屬感,長大後沒有了較穩定的工作和長遠計劃,但是,我卻珍惜這漂泊和異常的經歷和體會(頗羡慕人家一間小學一間中學一間大學的一條龍,和有一班共事十來年的好同事),縱使它沒有帶給我異於常人的適應力。

對上一次的第三年經驗,冇卅年都有廿來年前,希望來年是開開心心、充充實實、圓圓滿滿的吧!(最緊要唔好有第四年!)

... ... ... ... ... ... ...

P.S. 有兩段關係,沒有在「兩年環境轉變週期」內出現,深感欣喜!

一,自幼便去的教會;二,十一年前結識的內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