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英倫
十九日,清晨六時一刻,jet lag,起床續寫之前本想在英完成的一篇 blog。
... ... ... ... ... ...
臨別揪波外,還有臨別 Amazon。在英國 Amazon,買滿 £15 就可享有免費郵寄服務 (限於本土郵遞),回港後,就難有呢支歌仔唱。在康港,有質素有眼光有立場的設計書店不多。老牌上樓鋪偶有價廉筍貨,但店內行逛伴着《瘋 Show 快活人》聲浪,確有點兒煞風景。時尚著名連鎖書店,入書太大路,商業味濃郁,食水過深之餘又本本密封,分明走「書釘 unfriendly」路線,銅鑼灣地庫鋪升天後,都很少光顧了。較理想而又有意欲多留半刻的,唯獨消防局旁上樓鋪和電影院連身書店。其實一切都在於處身其中的感覺,畢竟閱讀是精神糧食。
到書局「睇辦」,然後幫襯 Amazon 呢種孤寒攞書局着數行為,雖然衰格,但我愛死。有時想到書局皮費重,含辛茹苦的經營,都會感到唔好意思。但仍未走出學生哥消費模式的我,唔好意思都要繼續。時間多金錢少,冇計。讓我他朝有日忙碌又錢多時,定必立品回饋好書店。
早前從《Design Observer》得知 Paul Rand 高徒們會出一本新書 ——《Paul Rand: Conversations with Students》—— 記錄他從前與學生的對話,大感興趣,一直期待着。零八年一月出,二月初已在網上訂購,誰不知等了個幾月才到手 (重要 last day 過後才寄到公司,真樣衰)。姍姍來遲,但好嘢是值得等的。書仔細細,設計精美 (尤其那些單色圖片),靜下來一杯咖啡的時間應該可以睇完。
每次讀到一些巨匠和大師的訪問語錄,都會嘆惜自己為何以前對這一切都一無所知。平面設計課程滿地開花,有教無類,但要學好求精比想像難很多。幾十年前的幾段師生對話,談及的都是有關平面設計的,甚至是基本的 common sense,但那些內容和富深度啟發,在一般所謂「專業課程」裏卻是鮮有的。其中一段華蘭先生提到電腦技術對年青一輩的影嚮,我覺得真的很到,而且很無奈。他多次強調自己並非反電腦,更明白到新的一代如果沒有電腦技術旁身一定難以入職。但他警告,如果年青設計師只是一味的著重電腦和其他技巧性的技術,最終,他只會越來越「幫得手」,他的上司和老闆亦會越來越歡喜繼而加以重用,到時再難有思考動腦「設計」(designing) 的份兒,一切「手作」(execution) 都會由他負責。華蘭先生更坦言,與他共事,你是絕無機會「設計」的,如果你有好的 idea,煩請回家自製,對不起,公司的大腦不是你。年青後進在「designer」與「computer operator」之間的掙扎自電腦普及以來看來未曾停過,配合未開化的文化環境情況只有更糟。「讀設計就可以做設計」原來早已是公開的誤會。
... ... ... ... ... ...
之前在英 Magma 看到《Helvetica》影片有售,於是搭單買埋。聽說之前英國電視上有播過,但我錯過了 (你睇,人哋電視會播埋呢啲小眾嘢呢!)。返港前忙碌非常無暇欣賞,未知正斗與否。真的很想知道一條字款點樣可以搞九十分鐘而唔悶。請問有冇來賓睇過呢?(請勿過份透露「劇情」,如果有的話)
... ... ... ... ... ...
留英三年半最後一篇 blog。希望在港新生活不會令這裏封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