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05

讀書寫字

寫咗blog後,個人開朗咗,精神咗,冇咁悶悶不樂,靚咗又健康咗,真係要多謝朋友介紹,令學子生活倍添優柔!

如果閣下相信以上「減肥加補習天王式」的廣告「鐵證」口吻,一定係細個時冇好好地讀書寫字。

「讀書寫字」、「返學」、「上堂」、「考試」等動作的意義,莫過於增進知識和培育人去懂得獨立思考兼有判斷力。如果社會上,大部份人都接受過基礎教育,但低劣宣傳仍大把人信以為真,蓬蓬勃勃,那麼,基礎教育是否要再打打個基礎呢?

學子只是學子一名,以消費者(受害者)角度出發,冇料去批判或反建議現有敎育制度或社會狀況,有的只是一大堆問號同牢騷。讀書寫字都是離開了學校才真真正正地愛上,以前只視之為苦差煉獄;除了術科如美術、音樂、體育、作文、話劇(一切唔駛讀嘅科都鍾意)等,只有中文作文比較高分同享受,其他各科都完全提唔起興趣。終極原因不明,總之就覺得背咗啲書去考試是世上最最最冇趣的事!是的,「有冇趣」對少年學子(其實而家都係)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動力所在,可惜香港教育制度冇乜叻,凡事「悶蛋化」最叻!

有時諗吓諗吓,做乜會離開學校先愛讀書寫字呢?應該讀書寫字時唔讀書寫字,咁錯配?唔知呢種犯賤現象有冇出現喺其他人度,如有,學子認為原因可能係 ... ... 一,脫離了「悶蛋化」機制,讀書寫字回復其天然本質,再不被試卷拘束,可能性和自由度大了,空間也大了。二,知識本各科互通,文字世界可以因個人趣向變得吸引,如學子愛設計,引伸至社會歷史文化政治等本來看似悶蛋的都變成有晒關連!個人興趣變成閱讀的導管。三,反叛的人都為反叛而反叛,冇人逼迫,反而有好人做!(咁先夠犯賤嘛!)

做設計的人都常常堅稱自己最怕睇書,見到字就眼瞓,莫講長篇大論地寫文章,software manual都懶睇。大多設計課程也迎合市場需要,紛紛免去research思考寫作嗰part,一於以「一圖勝千字」為綱領,「用visual去communicate嘛!駛乜攪咁多文學嘢!」可能就因為咁,有些同業是「文盲」來的。

牢騷發極唔完,講吓今日在BBC Shop的戰利品。一套由BBC製作的電視節目,有關藝術如何締造人類歷史和人類歷史如何締造藝術。有益身心指數爆燈!學子早前在電視睇咗兩三集,miss咗兩集,特登買來重溫兼送禮(大方的朋友應該冇異議)!最正係做緊promotion,買DVD連本厚厚的書,慳成£8!DVD送朋友,本書自用,筍!

29.7.05

PhD in 相夫教子

學歷呢家嘢好有趣,有啲行業好著重佢,有啲就只作參考,有啲甚至不理會;但是,係父母皆重視子女的學歷,因為他們大多相信它是安穩生活的鑰匙。

做設計,portfolio行先,直接代表了設計人的能力,學歷只代表一些背景,不是絕對的(有些似馬匹血統,係一種reference,但有總好過冇。很視乎那一類設計。)。學歷與設計能力之間,可以有好大走棧位(不幸地,這也成了設計行業難以專業化的原因)。「學歷非絕對」這種現象之出現,或多或少是因為該學科未在敎育體制及社會中成熟地建立和發展,加上學科本身可能對那些社會來說,是術科,好模稜兩可,好似「冇得讀」又「優劣難分」,所以在普羅大眾心目中,那些科目永遠不及醫生、律師、會計師等專業咁吃香,咁有認受性,咁搵得錢多。職業,分貴賤。

學歷是有其重要性的。在學術層面上有所成,達至一定學術資歷,是值得尊重的。如果唔係,邊有咁多「榮譽學位」出現。可是,(頗長的intro完結,哈!)在社會上,有很多很多極具功能的崗位,卻永遠冇得讀,冇獎攞,又冇名出。他們只有默默耕耘,努力去盡自己的責任,十分「不求自己的益處」。

其中,家庭主婦,是一種高尚而又冇得讀的profession。要成為一名專業能幹的主婦,絕非易事,所需要的技能,比起時下設計學生所要學的software還要多!齋講生仔、教仔,已經足以令眾女強人卻步了吧?據朋友告知,原來很多4As廣告公司做creative的女性高層,都是沒有子女的。這不是甚麼該行業的咒怨,而是說明了我們這一代,書讀多了,對生活的態度改變了,顧慮多了,選擇多了,guts卻沒了。試問而家仲邊有女仔夠薑三年抱兩呢?囍宴中三年抱兩的祝願,一一比董建華的假大空更假大空!通通係老爺奶奶們的一廂情願。肥師奶抱住兩個仔女去買餸的傳統美景,可能第日,要去到荒涼的香港歷史博物館才可見了。

見到嗰啲擔住口煙,瞇矇着眼,粗口爛舌地一口一口將二手煙排到懷中BB的呼吸系統裏去嘅所謂「媽媽」,就扯火!「媽媽生」佢就似!甚麼青少年問題,咪係啲家長唔夠pro之過!責無旁貸!相反,如果試過好媽媽不在身旁,獨自生活,家務全都落在自己身上,患上「主婦手」,沒有飯來張口呢支歌仔,湯要自己煲,俾啲滾油彈親,做餐死,又唔好味時,便會知道慈母的相夫教子及持家學問,簡直達PhD級數!

(媽媽,做乜只逗留十日咁少呀!嗚嗚 ... ... )

26.7.05

漂亮洋樓兒

吃喝玩樂,一直對學子而言,都是一種寓娛樂於學習的活動(學子一早就不求分數地求學,所以亦...)。當中睇下人或周遭事物,都可以好富啟發性。特別身在異鄉時,行街、睇戲、睇電視、睇報紙、出街食飯、遊蕩、吹英文國語廣東話水,一切「戲無益」的事,通通變得「勤有功」。

某日,行行吓街,發覺有間地產鋪,十分骨子,於是乎便開始留意各地產鋪的裝潢。經一些十分不科學又不學術的觀察、研究和分析後,學子得出了「結論」—— 倫敦的地產文化,比起香港的,確係骨子不只九倍!


一講到地產,差不多個個香港人都有認識,至少,知道係同首富李有關。與地產相關的東西也隨處可見,乜乜中原美聯施永青,物物樓盤傳真睇樓王(乜鬼都稱王稱霸,真羞家!毫不謙遜。),如果有幸到熱賣的筍盤參觀示範單位,俾經紀群圍過,一定深深咁體會到嗰種「熱鬧」。一些蚊型地產鋪,門口和窗廚嗰啲密密麻麻嘅螢光召租出售廣告紙,黃綠橙紅,其刺眼程度,仿似置身激光中!(見圖)在彼邦,估唔到,做地產的,原來可以與「elegant」呢個典雅的形容詞拉上關係。一則一則的「筍盤」告示,上下有序地陳列在精緻的托架上,當中的空間不至被填滿。告示的內容不單單是帶有腥臭的銀碼、尺數及四字形容詞,還有wide angle的室內外環境彩色圖片敍述,相片質素絕不是「也也烏」的東堤小築召租3R相咁草根(當然,啲盤是頗豪的)。特別一提的是,其文字的處理,明顯地有grid有諗過,仲竟然連尺數銀碼都不大於16 point!簡直令港燦學子,嘖嘖稱奇!

聽說,洋人買樓前是先會裝修一下的,為的是給買家一個較好印象及官能好感。學子還以為這只出現在租盤,原來賣盤亦然。對於看慣只有數據廣告的螢光紙,甚至虛擬樓花盤的學子來說,真是蔚為奇觀。

23.7.05

炸彈綻放的季節

埃及又有大爆炸,死傷慘重,認真恐怖!

被倫敦警方連轟五槍擊斃的「嫌疑犯」原來與爆炸案毫無關連,警方表示遺憾。無辜的死者是廿七歲巴西男人,在倫敦當電工的,能操流利英語。警方較早前表示經過長時間監視死者,並因着他大熱天時著住件又大又厚的外衣,鬼鬼祟祟,所以起疑。學子覺得,雖然近日天氣好好,陽光普照,但其實都有時天陰及間中有雨,風也時大,乍暖還寒,25至15度左右,著多件衫都唔出奇,特別是對於一些來自熱帶地區的人。今次呢單悲劇,學子真的不明白班警察做乜咁流,收錯晒料,殺錯人。個巴西佬又做乜越叫越走,好似身有屎咁,又唔係唔識講,咪企定解釋清楚囉,同廿幾個差佬追逐,仲跑落地鐵站,做乜啫?!

唉∼∼∼ 咁嘅氣候,都唔知點著衫好!

721+722

續集都未消化完,今日又有大單嘢 —— 懷疑炸彈人在地鐵站內被轟五槍身亡。當朋友致電告知時,學子還在Tate Modern與家人一起學習西洋現代藝術史,之後,乜雅興都冇晒。雖然第二波啲炸彈人甩晒轆,未能做成大規模破壞,但都打個突,「真係再嚟?!」報紙講今次佢哋失手,可能係因為啲炸彈過咗期,所以冇爆到;專家指出,因為那些炸彈有效期只有三星期,所以班友仔拿拿臨趕住兩星期攪兩單。估唔到恐怖份子都要趕deadline,搵命搏時,又趕!... ... 難撈,真難撈!好心咁辛苦就咪鬼做啦!

今次的案發地點雖不比上次近,但,佈局就好似圍住學子現在暫住的地區Pimlico咁(見圖,白色人仔是學子身處地)。咦!咁橋?... ... 真係有少少脅。


半透明爆花為77案發地

真係服咗蘋果,繪形繪聲,現場一樣,想象力好過好多illustrator。Poser之運用達至極致,盡顯港人「有電腦特技唔用就笨精神」!


圖片來自蘋果日報

22.7.05

工程進行中

第二波的炸彈襲擊昨天上演了。學子當時身在Portsmouth,感謝上帝。

受夠了炸彈威嚇外,亦受夠了Big5的局限,決定轉用Unicode UTF-8,讓「着裏嘅呢啲嘢」不再樣衰!

20.7.05

做設計的真主觀!

「做設計的真主觀!」這種指控,究竟又是不是太主觀呢?

主觀判斷的背後,要有客觀的分析。

如果單單只看那主觀的判斷,不理背後的客觀分析或由來,非理性地主觀評定某設計方案是主觀,不夠客觀,咁,真的不知誰是主觀(或蠻不講理)呢?

聘用一名專業人士,無非是想咨詢一些「專業意見」(一些不是人人都懂的東西),它是經客觀分析加上專業知識的主觀看法。試問,隔離屋陳師奶都想到的「客觀判斷」,又可需花錢和時間去攻讀或鑽研呢?(因為那多是 common sense)

同樣地,設計師的工作也一樣。可是,當一個地方有九百幾種不同層次的「設計師」,而當中又良莠不齊時,一些「主觀判斷」,很可能真的是天馬行空或無中生有的「師奶判斷」,加上一知半解,便令到客戶與設計者之間出現芥蒂,行業在公眾眼裡也變得不夠專業。這也是「職業先修式設計課程」泛濫的後遺症,因為research同idea development不是其著重的核心;能夠做出「美倫美奐」作品,「營合本地此刻市場需要」同「學生能找到工作(即使是廉價勞工)」,才是那些培訓(不是教育)的目的。

如果做一大籮資料搜集,抽絲剝繭地找出問題的核心,對症下藥,加上經驗,得出一些精心方案,卻換來一個不愉快心靈的一句:「做設計的真主觀!」... ... 你都咪話唔嘔血,真冤枉!

18.7.05

和你在一起

有時,跟朋友或親人在一起,不知做甚麼才好。這樣好似不夠好玩,那樣又有點兒悶蛋,諗去那裡食餐飯都要花上老半天,節目性質變了聚會的核心。決定去看齣戲,又會爭論那部才值得入戲院欣賞,那部睇BT都嫌浪費時間。最後決定睇movie A,「哎喲!上星期睇左啦!」太多選擇,變成了一種費神事務,干擾了我們的注意力。

簡簡單單的「和你在一起」,是節目的主旨,是聚會的目的。在同一個時間地點,面對面,彼此接觸到大家的存在,是具體和真實的,不是虛擬影象,是嗅得到的在一起和交流。

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位女性的臨在,令學子歡欣不已!上帝對我真厚!:)

《和你在一起》是中國版《Billy Elliot》,學子兩齣皆好。

16.7.05

畢業展旺季

學子近好幾年都有在香港參觀各設計學校的畢業展,不論cert., high cert., dip., high dip., associate degree 或 degree,都殺!有friend話我無聊,這只是一來,二來是學子對香港設計新血水平的興趣(關心)。坦白講,近七八年,每次睇畢業展都邊睇邊搖頭,驚嚇多於驚喜,各level課程的分野越來越模糊,難怪diploma畢業生走去同讀degree的比,仲話:「超!讀degree好巴閉咩?咪又係咁!做design無需讀咁多書嘅!」大家對設計教育都失去信心,但需求卻有增無減,學店開完一間又一間。

畢業展的功能也漸漸唔知為乜。以前仲話諗住畢業了,show自己的血汗作品,印好咭片,準備sell自己,找份好工。展覽的對象除家長朋友外,業內人士及老闆是主要目標觀眾,翼望他們來揀卒,揀中自己;而事實上,真的有這樣的成交個案。時移世易,今日的畢業展少見有人在揀卒(可能因為無卒可揀),甚至業內的也少有了(除了熱血或無聊如學子的);反之,一些畢業線以下的青少年就一籮籮,畢業展變了「升學展」。一些學校也十分懂得回應市場需要,設立了counter,擺放各課程的簡介及報名表,一於將升學展昇華,變為「展銷會」!

今午,陽光普照,到了東倫敦的Brick Lane遊蕩,順道參觀Free-Range的畢業展。Free-Range是一個雜錦的degree畢業展節慶,全是有關art & design的,為期長達個半月,參展的大學來自全英國各地,如今年海報的主題graphic,十分百花齊放(洋人都知此成語?)。展覽場地多數是一些由舊貨倉改建的廣闊空間(下圖),非常有feel!密集的展期令學子無法一一參觀所有展覽。


Free-Range以外,在倫敦的各院校或其他團體都有自己的展覽,學子已經頗勤力地盡去,但都miss了不少,唉∼∼∼!對喜歡 art & design的人來說,六七月的倫敦,有如加碼的「酒池肉林」。下圖是Central Saint Martins同埋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的,現場的情況很難用筆墨仔細地形容(其實可以,但學子墨水少),總之琳瑯滿目,目不暇給啦(當然只局限於好野上,一般野始終是比較普遍)!


早前的blog提到Royal College of Art,其畢業展真是誇啦啦!學子最歡喜interactive design同product那part,十分《國產凌凌發》的達聞西!RCA強就強在idea與手工造詣都是高水平,可能你會話:「當然啦,RCA喎!」是的,巴閉得來又有好野出,難怪學費都是誇啦啦!

下圖的「手影」,是一個可以自動加上「牙齒」及一些奇形怪狀圖形和聲音的「頑皮影子怪獸投影器」。只要在「頑皮影子怪獸投影器」前伸出物件,影子便會化為奇怪模樣,十分抵死。再下一幅圖,是「潮爆任意拍子機」。一個個駁上電源的彈跳裝置,放在不同質地的物件上,就有不同的聲音,速度可以隨意調校,比「太陽能電筒」更實用,更歡樂!

RCA不愧為RCA,展覽範圍不單只局限在一般展區,連廁所都十分informative!下下圖是其中一項「展品」,名牌上清楚列明抽水馬桶那個手柄的出處,真富教育性。還有其他更多的,大家可以一邊乜乜一邊自我增值,一樂也!唔得,一於propose俾何志平先!

14.7.05

海外文化流亡人士之 I M Pei

為甚麼一些在藝術或設計上具國際級水平及成就的華裔名人,都是在外國發跡的呢?定抑或不是事實,是學子的偏見呢?可是,例子卻有不少,如時裝界的Vivian Tam, 動畫界的許誠毅,建築界的貝聿銘 ... ... 等等。究竟甚麼原因令這批「海外文化流亡人士」不能在自己的地方發跡及大展拳腳呢?是隔離飯特別香?本地薑永不夠來路貨矜貴?土壤水質問題?定香港地(或內地)創作空間細,國情不同,根本沒有相關行業供有志者容身呢?

早前在香港時,到文化氣息濃厚的旺角遊玩,走進一座俗套的商場內看相機腳架。逛呀逛,發覺原來此商場不但有腳架賣,還有琳瑯滿目的「極級文化產物」,學子當時不為所動,反而走入一間賣大陸書刊雜誌的書店內。逛了兩圈,看見群書中有一個熟悉的名子 —— 貝聿銘。是一隻有關他的DVD,看了一看簡介,知道價錢屬超值,便買下了。

回英後,想在Mac中播放,才知道是6區碟,呆了!幸好之後用了一個朋友介紹的software開啟,方能成功觀看!:)


內容不多提,都是名人傳記。節錄一些語錄與大家分享。

「To me, architecture is something you do to serve a certain function. It's for people. You have to be something that somehow relates to life itself, of that particular time and place.」

「If you true to yourself, you have a signature, and the signature will come out !」

「I like to make comparison with the music of Bach, constant variations of a simple theme.」

「You have to learn to eliminate and come to the heart of the problem. You have to start from a very complex program, to reduce it to the simplest and having found the simple solution,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let's say, then you have to make it work.」

「Stylistic originality is not my purpose, I want to find the originality in the time, the place and the problem.」

「I think the challenge is the problem itself. Problems are different, particularly in my case, I have the great fortune of being able to do work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where the history, the traditions are very different, one from the other. Because of that, the opportunity for originality is there. You don't have to impose your own personal style. So stylistic originality is not my purpose.」

除他的成就及睇法外,有樣東西是學子十分敬重貝先生的,就是他對其妻的從一而終,不像另一設計界大師Paul Rand,結成三次婚!(差啲勁過趙世曾。)(蘭德先生乃學子其中一名敬重的啞老師。)

A smile in the mind


�一則幽默的print ad.除了可以賣東西外,更能令人會心微笑,是高招的,是可愛的!

令人嘔心的print ad.不但hard-sell,而且無所不用其極地污染我們的視覺環境,令污染的都市變得更加不適合人類居住。(例子可以自行出街隨便一望或借本無聊八卦雜誌翻翻。)還有,小小的篇幅,載成一千幾百字,密密麻麻的,好心啦,咪咁天真以為啲讀者會刨晒至得㗎!估不到到了廿一世紀,一廂情願的「平霸」式硬銷,生命力比蟑螂還利害。

圖中的廣告,product image大大隻(簡直客見客愛),本應是十分之hard-sell的,但其概念卻使學子在戰戰兢兢的等地鐵期間,得到一絲喜悅。雖然學子食薯條多跟茄汁,下次就試下Hellmann's mayonnaise先。

(《A Smile in the Mind》是一本由Phaidon出版的著名老書。)

12.7.05

民以Design為先?

有位仁兄在newsgroup留了言,題目是《做Design如同做飲食一樣,使乜咁悲呀?》:

人人都可以識得煮飯食,點解係都有人要落街食?

點解十蚊碗又有巿場?而幾百蚊一碟又有巿場?

做Design都係一樣,每人都有自己style,鐘意點設計就點設計,Design理論如同食譜,懂得技巧,便能炮製好東西,令更多人認同和讚賞。

而無左食譜,是否便等於不能夠煮野食?頂多只會是無咁好食,但又可能係好好食喎...

既然要整日埋怨別人收價低、頂爛巿,點解唔做好自己?做出獨當一面的風格,令欣賞你的人去Buy你?

設計要創意,煮菜也要創意

所謂的巿價,始終都是由自己去定奪吧!

學子的回應:

衣、食、住、行是生活必需品。一個以「民以食為先」,還停留在「口腔期」的社會,人人對食都非常有要求,不用教,不用推廣,自動(天生)地懂得吃!這是我們的傳統。

把東西煮熟與烹飪或廚藝,煮碗麵與在六星酒店裡弄十圍酒席,究竟有多大分別呢?

理論是前人累積下來的一些經驗,是一些智慧結晶,它可能有過時的一日,因為時代在轉,世界在轉,但絕不可以ignore(如果想成為專業廚子的話)。柿子不可以跟大閘蟹同吃,否則肚瀉;用鹽醃牛會令肉質變硬,難以咀嚼;該如何起鑊,如何出水,切肉如何順肉紋才好... ...等,這全是作為一名「廚師」所要知要學的。

食譜是佳餚的方程式,是Photoshop Wow Book, 電腦雜誌後教人畫叮噹的tutorial,工聯會的網頁或3D software 課程。學會了那幾個食譜,代表你曉得那幾道菜而已,不是真正的「廚師」。當然,你可以拿那幾道板斧,開檔小食店,或到大廚名下做學徒,這視乎個人取向及能力。

廚師開一間餐廳是主動地做好了他撚手的菜式去賣。設計師呢?部份有自己品牌的也是以這個方式,但大部份都是按每單job的獨特要求而「tailormade」的。所以,一個專業的工作流程是重要的。做平價西裝的,頂多改兩次;餐桌上有各種調味供食客自行使用,完全不滿意的,可以埋單走人,永不錄用該食肆。但絕對不會叫廚師跟食客的「指示」從新再煮過(可能廚房佬較惡吧!),或不付款就一走了之。做廚的不用擔心做完一大輪工作收不到錢,因為有「行規」。

學廚要腳踏實地慢慢學,沒有學店給予有志者假象,沒有速成班。飲食業是傳統大行業,市場大,不是富爭議性難攪的「創意工業」。

當民沒有以美感、藝術、設計為先的時候,甚至為後時,食與design的比較便要加上關鍵的社會文化和傳統背景了。

iToilet

���近日搬屋搬到險些兒虛脫,堆積如山的雜物,加上朋友正在裝修的新居(學子暫住之處),沙塵滾滾,一個字 ——「舒服」!

幸好今午有兩位朋友自遠方來,乘機出街逛逛!陽光普照的倫敦是十分可愛的,四週的建築物都是矮矮,天空彷彿也比較廣闊。可能因為熱的日子不多,倫敦人不大好冷氣。地鐵和巴士沒有冷氣(所以熱起上來都咪話!),私人車輛和店鋪也少開冷氣,絕無「殮房溫度」,所以,街上不會有「都市溫室效應」或「海市蜃樓」。微風送爽,步行的感覺本身已經很好。

約了朋友在Oxford Circus的Nike Town門前等,之前,到Regent Street的��Apple Store走走,涼下冷氣(yes, I'm from Hong Kong)。坐在那個小演講廳睇demo,睇重播又重播的U2 TVC,身旁的人都搏命用那免費的無線上網服務,當中不乏PC user,佢地又好意思,服!

人有三急,到厠所去。嘩!(雖然不是首次參觀)個厠所的interior design真的十分「蘋果」!好夾!三格厠格的門,全是簡潔的磨沙啞不銹鋼所鑄造。鏡及洗手盤均是線條簡單之選,minimal + modern!學子忍不了,幹了一件頗變態的事 —— 拿出相機拍下了厠格內的景色!(見圖)

�厠所真的是文明與生活要求的指標。一間餐廳可以有美倫美奐的室內裝置,營造出令人食慾及情慾高漲的氣氛;但往往對厠所有著不成正比的對待。通往厠所的那道門,彷似一道「隨意門」,由典雅的法國餐廳,門一開,到達旺角茶餐廳滑潺潺後巷的木造mini厠格。最離譜是那些美式快餐店,衛生程度與那陣廁所味,相信不單只學子,連小朋友同麥當奴叔叔都驚!!!

9.7.05

78

好恐怖的恐怖襲擊翌日,本來想留在家中準備搬屋的事,又安全又寫意,但由於要繳交下一處住所的按金,只好戰戰兢兢地前往其中一處爆炸現場 —— Russell Square (羅素廣場,「羅素搖搖」的羅素?)。


�巴士被炸個烯巴爛的事發地 —— Tavistock Square (塔維斯托克廣場) —— 相距學子下月要搬往的宿舍,只有約五分鐘的步行路程。今午那裡到處都是警察,封路封到好似週日中環咁。想走近案發現場(上圖),原來整條街已經完全被封鎖了。從街口遠眺,只見一塊高高的屏障,報章中的碎(肉)片遍地畫面,一一欠奉。

沿途,沒有香燭冥鏹,或喃0麼呵哩陀的牌匾;有的是路旁代表慰問的一朿朿鮮花(下圖左),襯托起警方的「絲帶」,倍覺悽愴。辦理完宿舍的事,見時間尚早,決定到不遠的另一案發現場 —— King's Cross (英皇十字路) ——八卦下。行行下,在一個巴士站的廣告箱中,看見一張舊海報(下圖右),是倫敦交通部的宣傳品,就感慨起來。感慨當然包括昨日的慘劇,但我想說的是 —— 那海報的idea真的很上乘!... ... 法律上,英國是行普通法的,即被告在被定罪之前,是無罪的。但在海報中的各嫌疑犯 —— 皮包手袋,是先被定罪的,「GUILTY until proven innocent」。這種中式的法治精神,完全表達出件事,message 出,易明,幽默非常!全大草的 guilty 確是棒!棒!棒!(比起家鄉的西瓜人教搭巴士要捉住扶手高招百倍!)



��到了 King's Cross,大樓下了半旗,記者處處(上圖),頭頂的直升機不停地盤旋著(下圖及紅圈),路面卻如常般車水馬龍。在報紙檔買了幾份報紙,感覺上有小小「應節」feel,真是不要得的形容詞(感覺)!(我0吾係人!)


�在附近一間叫「卓卓」的食店吃了一碗十分可口而充滿火辣滋味的星洲Laksa後,準備回家。在等車期間,見到肇事的同路線30號巴士經過(下圖)。登上前往 Liverpool Street (利物浦街,學子家附近)的205(下圖),不期然想到一幕幕如 Edward Norton 在 Fight Club 飛機上的妄想爆炸場面,心都寒一寒!學子發覺,一些乘客會留意一下身邊落車的人,有否留下任何東西。表面的若無其事卻難掩內心的膽顫心驚。


Liverpool Street (下圖)與 Aldgate (阿爾德蓋特)之間的地下鐵路亦有爆炸發生。回想襲擊的前一天,週三下午,學了差不多全部經過晒所有肇事的地鐵站,十多小時的出入,生死之差。今日的遊歷,如果與「沙士事件」相比,有如先到京華國際,後到威院、淘大、牛頭角。這些地方在事發期間,皆濔漫著一種無形的沉重氣味。


�̫�最後想提一提有關譯名的問題,學子發覺,各肇事地點的中文譯名甚為騎呢。阿爾德蓋特 (Aldgate, 粵讀「柯基t」)、穆爾蓋特 (Moorgate, 粵讀「摩基t」)、埃奇韋爾道 (Edgware Road)、塔維斯托克廣場 (Tavistock Square),下下五六個字,水蛇春咁長,讀都難讀啦!點記呀?加上,如果只曉得中文譯名,都不知道該如何跟當地人溝通!「Hi,司機,唔該去塔維斯托克廣場吖。」有如用慣中文版 Photoshop,去到用英文介面時,慢了50%。要與國際接軌,bilingual是必需的!(此親身感受是在與外藉同學傾談舊電影及外國名人時體會得來的)

7.7.05

77


上午十一時醒來,滿電腦是ICQ未接訊息。從親朋得知,倫敦多處地方突然發生連環爆炸事件!嚇了一跳!

手提電話因線路大擠塞,未有一個未接來電。不斷的警車、救護車和直升機聲,充滿著整個地區。上圖是各出事地鐵站的所在,右方的白色人仔正是學子居所的位置,身處險境。家中的電視昨天剛剛搬到將要遷往的朋友家中,對外通訊全靠internet。睇怕呢幾日都最好閉閉關,以策安全。

本想寫有關2012倫敦奧運的東西,現在,不知呢單大事件算不算與成功申辦有關連。

今日77,早上九時許發生爆炸,無巧不成話,同911發生時間相約。

願上帝安慰死傷者及其家屬。

圖片源自BBC網頁

6.7.05

識時務者為 ... ...


自小都不大歡喜聽收音機,因為嫌佢嘈,無畫面,同埋prefer自閉式的音樂小世界。長大後依然少聽,但是,幾年前,愛上了一些有關政治、時事、民生、文化的電台節目(應該是拜董先生所賜,他的啟發是劃時代的!),覺得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一直聽到今天。

年前的「名嘴封咪事件」,俞爭除headset變除眼鏡的畫面還記憶猶新。幾日前,黃毓民再次被炒,連同監製湛國揚,令到在商台所剩無幾的有火時事節目 ——「不談風月」都摺埋,唉 ∼∼∼!

湛國揚監製的節目還有學子的最愛「光明頂」,見到近兩日節目的主題無update,有理由相信這本應是湛先生的職責,職務的瑣碎,可想而知,唉,人去樓空 ... ... 不知道是否有內幕,還是純粹因毓民怨到過晒火位呢?!

如今,望就望,「識時務者為陶傑」,不開心就遊遊埠,保住死剩的「光明頂」要緊呀!

圖片來自881903.com

5.7.05

Leopard 2


Leopard 2 是坦克車之中的 XO!(有個關於十大坦克的電視節目講的)

坦克車是一種非常麻甩佬的玩意,自己雖然係麻甩佬,但自小學後都好少掂軍事武裝呢家嘢。該電視節目介紹各種各樣的坦克優劣之處,其歷史及設計上的種種,倒是十分益智!學子最 enjoy 就是看其內籠設計及那些駕駛員的訪問。小小的車箱竟然可以容納幾個成年人,個個(女兵亦然)仲鬼咁「科」!各有各的崗位,分工合作。有問駕駛員:「駕駛坦克同一般汽車有何分別?」答:「差不多,只是車身較重罷了。」真的嗎?莫非是在惑敵?還有,原來坦克車壞了,check車的方法是跟一架Benz差不多的,都是將車接上一部 laptop (不過是部超厚的重裝型 laptop),然後電腦便會查看問題所在。

看到德製、俄製、美製的坦克咁威風又有型有款,反觀國產的就... ...真係要搵人執執個look先得。(一講起坦克,就想起王維林)

圖片來自www.fprado.com

2.7.05

Let God do the rest !!!

�網友在newsgroup談及一個針對網上色情文化的基督教網站,
www.xxxchurch.com,帶出一個有趣的題目 ------ 「信耶穌都可以有good design」。這絕對是對基督教的一種偏見,是一種有理據的偏見。因為在香港本土出產的基督教產物,一般而言都給予人們一種比較「老套」的感覺,比起街外商品,總不夠pro!自己在教會大,對此清楚不過。網友又提到幾年前在新加坡令人難忘的"God" Campaign (a.k.a. the Love Singapore Movement),當中的黑底白字print ad. ------ 「"Nietzsche is dead." God」,確是精彩!

以下是一段學子的回應。

我是基督徒,亦有為教會及福音機構做有關設計的工作(事工)。

好設計對自己而言,是重要的,亦有一定的要求及準則。(相信熟我的朋友會知道,haaa haaa!)

香港的設計水平普遍不高是事實,原因有很多,不能三言兩語可以交代清楚。其中一個主要令設計不夠好的原因是 ------ 大眾文化水平。概括而言,人們對美(一些屬精神層面的東西)、對藝術、對設計沒有生活上的體會及認識,即「未識去欣賞」;但是,對錢、對食就差不多個個是專家。所以就算是商業大機構、政府,甚至是涉及數百億元的三十年長遠文化發展項目,都可以攪到一鑊粥咁!何況一些非牟利機構的小project呢?

縮細小小,講本地基督教設計文化,好老實,其水平真的很難去反映出造物主奇妙的創造大能及救贖福音之完備!很多時那人工化的罐頭式電腦效果畫面,甚至表現出一種「醜」!原因當然是負責設計的那位弟兄姊妹,或審批的高層,只是一名「很有心事奉的普通市民」。那些作品,在一些對設計有研究的人眼中,當然覺得未盡完善,甚至不及格!但是,神的看法又如何呢?(這點有版友曾提出,實在很有意思!)

看看「窮寡婦的兩個小錢」(可12:41-44)比喻就知,上帝是看重「奉獻者的心」,不是獻上的有多好,有多貴重!難道上帝要靠好design才能完成救贖大業嗎?身為做設計的,都覺得祂根本不需要。當然,好設計的功能是不應該被忽視的,正如一名講員如果擁有演說家的口才,對宣講福音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總之,只要處理有關教會的設計時,不是馬馬虎虎,求其了事(明知「瘸腿」都照用),(基於環境因素)就算未能成為上佳作品,這樣,我們唯有,「Let God do the rest」吧!

1.7.05

第三關斷了!


哪怕三四十度高溫,冒中暑之險。


哪怕由維園行到皇室堡需時三句鐘。


哪怕行到日落西山,腳底起水泡。


哪怕在醜陋的「大鐵人大廈怪獸」旁走過。


哪怕向未明的前景直往。


哪怕再次身水身汗,完成全程。


�只怕,身在異鄉。